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25:32   浏览:86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长政发〔2010〕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现将《长沙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
                          二O一O年一月三十一日


长沙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城乡低收入家庭社会救助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城乡低收入标准的居民家庭。
  第三条 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
  区、县(市)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具体工作。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根据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可以承担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四条 各级发改、价格、财政、统计、公安、劳动与社会保障、房产、建设、住房公积金、金融、证券、税务、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提供申请人家庭成员相关信息,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应在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 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动态管理。
  (二)低收入标准与低保标准联动。
  (三)针对专项救助进行。


第二章 认定标准
  

  第七条 城乡低收入标准为城乡低保标准的2倍。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乡低收入标准的家庭,均有申请认定为低收入家庭并依据有关专项救助制度的规定申请相应社会救助的权利。
  第八条 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下列人员:
  (一)夫妻。
  (二)父母与未成年或虽已成年但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
  (三)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且未成年或虽已成年但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四)与兄、姐共同生活的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
  (五)其他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的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
  第九条 未成年人、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人与抚养、扶养义务人未共同生活的,视同为共同生活。
  在读的大中专学生,户口已迁出但仍由其家庭供养的,视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第十条 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具体包括:
  (一)工资性收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及其他劳动服务所得的报酬。
  (二)经营性净收入:从事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全部营业收入、销售收入扣除经营性支出后的净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土地和房屋出租收入、存款利息、有价证券股息红利、保险受益、其他投资收入、知识产权收入、财产出售收入(含房屋拆迁补偿收入)、其他财产性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遗属补助费、赔偿收入、捐赠收入、遗产收入、赡养(扶养、抚养)收入、提取住房公积金、一次性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
  (五)县级(含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确认的其他应计入的收入。
  第十一条 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政府给予的奖金和特殊津贴,省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建国前入党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老党员生活补贴。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退役士兵安置补偿费。
  (三)政府、社会和学校给予贫困在校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和生活补贴。
  (四)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救助金。
  (五)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人辅助器具费,因工(公)死亡人员的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人身伤害赔偿金中除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六)从业人员按规定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或个人自缴的基本社会保险费(扣除社会保险费补贴部分)。
  (七)企业职工因企业改制所获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
  (八)征地拆迁补偿费中用于购买(或重建)住房、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部分。
  (九)与孙子女、外孙子女共同生活的离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离退休金)中等于或小于低保标准的两倍的部分。
  (十)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
  (十一)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
  第十二条 对工资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对在职职工收入的核定,由职工所在单位出具职工收入证明,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认定;其中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工资通过银行发放的,还需提供银行工资存折。
  对兼职收入等其他劳动收入,由个人诚信申报,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出具收入证明,无工作单位的由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所从事的社会劳动情况评估确定。
  第十三条 对经营性净收入,由个体经营、私营企业者诚信申报,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通过相关职能部门调查评估确定。
  第十四条 对财产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由申请人家庭诚信申报,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评估确定。
  (二)知识产权收入、出租和出售房屋等资产的收入,按照租赁、买卖等合同核定收入,合同价款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由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评估确定。征地拆迁补偿收入和劳动力安置补偿费凭拆迁协议及补偿金领取证明予以认定。
  第十五条 对转移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凭本人养老金和离退休金领取存折予以认定。
  (二)基本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通过银行发放的,凭领取存折予以认定;未通过银行发放的,由区、县(市)劳动部门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站出具证明,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认定。
  (三)遗属补助费。通过银行发放的,凭领取存折予以认定;未通过银行发放的,凭单位开具的遗属补助费证明予以认定。
  (四)赔偿收入、捐赠收入、遗产收入。凭人民法院调解书、判决书、协议、公证书等证明文件予以认定。
  (五)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费。凭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文件以及领取证明资料予以认定。
  (六)赡(扶、抚)养收入。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照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予以认定;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有赡(扶、抚)养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1.5倍以下的,视为无赡(扶、抚)养能力;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1.5倍以上的,赡(扶、抚)养费按超过部分除以应赡(扶、抚)养人数的得数予以认定。
  (七)提取住房公积金。凭公积金支取凭证予以认定。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低收入家庭:
  (一)未按规定提出申请、提供有关证件、证明,或证件、证明提供不齐全的。
  (二)不配合或不授权工作人员依法进行调查,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和财产,提供虚假证明,或故意放弃、转移生活权益和财产的。
  (三)家庭拥有或使用机动车辆(残疾人专用车、摩托车除外),安排子女出国留学或在义务教育期间进入私立高收费学校就读,家庭成员自费出国旅游等,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标准的。
  (四)提出申请前三年内非拆迁原因购买商品房(不含保障性住房),或者豪华装修住房且无突发困难的。
  (五)调查期内家庭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股票等金融资产人均超过低收入标准15倍的。
  (六)失业家庭成员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而不进行失业登记,或经就业服务机构3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就业后无正当理由放弃就业的。
  (七)抛荒责任田(土)的。
  (八)因赌博、吸毒行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未改正的。
  (九)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外地来长就读的在校学生。
  (十)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十七条 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结合专项救助进行。城乡居民家庭在申请城乡低保之外的其他社会救助时,由户主通过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认定为低收入家庭的书面申请。同一区、县(市)范围内人户分离的,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请。申请住房保障的家庭,应先行取得住房困难资格方可向民政部门认定为低收入家庭。
  第十八条 与社会救助无直接关系的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民政部门可不予受理。
  第十九条 户主在提交书面申请时,应当提供户口簿、家庭成员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家庭成员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申请其他专项社会救助的凭据,如实填写《长沙市低收入家庭收入和财产申报表》,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下列材料:
  (一)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提供户主出具的人户分离的情况说明和居住地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在当地的房屋、收入证明。
  (二)自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的凭证。
  (三)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提供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收入证明或赡养、扶养、抚养协议或有关法律文书。
  (四)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提供残疾证。
  (五)家庭成员中有重病的,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
  (六)家庭成员中有16周岁以上全日制在读学生的,提供在读证明。
  (七)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提供土地(山林、水塘)等生产资料承包或者租赁合同,以及由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农业收入评估证明。
  (八)其他必需的有关证明。
  第二十条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在受理申请人的申请时,应当告知申请人相关事项,对申请人提供的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验,确认其真实有效和完备的,应及时受理并予以登记,发给《长沙市低收入家庭诚信承诺书》、《长沙市低收入家庭收入和财产申报表》和《长沙市低收入家庭申请审批表》。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人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申请人所在社区(村)张榜公示。公示3日后无异议的,签出推荐意见并将相关资料报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审核。
  第二十一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到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报送的审批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在所在社区(村)张榜公示。公示3日后无异议的,报区、县(市)民政局审批。
  第二十二条 区、县(市)民政局在收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审批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由申请人所在社区(村)张榜公示。公示3日后无异议的,出具《长沙市低收入家庭核定证明》,并在7个工作日内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县(市)民政局对经评议、审核、审批确认为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区、县(市)民政局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书面审查、入户调查、信息查证、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家庭至少近6个月的收入和财产情况、支出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有关个人、单位、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申请对象应该授权民政部门依法展开相关调查。
  第二十五条 区、县(市)民政局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申请家庭成员的收入和财产进行查询。公安(户籍和车辆管理)、劳动保障(社会保险)、房产、住房公积金、民政、金融、证券、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和机构应当如实提供下列与申请对象有关的信息,并出具书面证明材料:
  (一)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金的情况。
  (二)住房公积金缴纳和使用的情况。
  (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生产经营情况。
  (四)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的纳税情况。
  (五)房产拥有、房产交易和房屋出租的情况。
  (六)车辆拥有的情况。
  (七)享受有关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的情况。
  (八)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情况。
  (九)根据有关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情况。
  要加强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信息化建设,上述各职能部门要与低收入核定工作机构实现网络对接、信息共享。
  第二十六条 区、县(市)民政局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调取等核对工作时,应当派出至少2名工作人员,并出示相关证件。
  第二十七条 区、县(市)民政局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在核对过程中获得的涉及申请对象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向与核对工作无关的组织或者个人泄露。
  第二十八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直接认定为低收入家庭,不再进行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
  第二十九条 《长沙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证明》由市民政局监制,区、县(市)民政局核发,有效期为1年,1年期满需重新认定。
  第三十条 区、县(市)民政局应当以户为单位建立低收入家庭档案,并将低收入家庭情况及其享受有关社会救助的情况及时登记归档。
  教育、卫生、建设、房产、劳动保障、司法、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工会、残联等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将对低收入家庭的救助情况提供给区、县(市)民政局。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区、县(市)民政局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二条 申请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家庭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相关待遇的,由区、县(市)民政局取消已出具的低收入家庭证明或宣布作废,由具体实施相关社会救助的部门追缴已发放的救助资金或实物,并记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省市信用信息征信系统基础数据库及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家庭及其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或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区、县(市)民政局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并记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省市信用信息征信系统基础数据库及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
  第三十三条 任何人都有义务配合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无理取闹,侮辱、殴打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人员,或阻碍审批管理工作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监察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鹤壁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


鹤壁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


《鹤壁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已经2010年9月29日市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二日






鹤壁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活动,保证规范性文件质量,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并公布,在一定范围、时间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规范性文件包括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权限、起草、审查、决定、登记、公布、解释、备案监督和清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按照本办法执行。


违反本办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第四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遵循合法、适当、公开、精简、统一、效率的原则,不得与上级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体现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三)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在规定行政机关职权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当承担的责任;


(四)符合行政职能的配置原则,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应当规定由一个行政机关承担,避免重复发文,减少职能交叉,简化行政管理手续,便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可以使用“办法”、“规定”、“决定”、“规则”、“细则”、“通告”等,但不得使用“条例”。


规范性文件内容为实施上位法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其名称前可冠以“实施”两字。


亟需制定施行但条件不够成熟的规范性文件,应标注“暂行”或“试行”字样。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规章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规范性文件可以用条文形式表述,也可以用段落形式表述。规范性文件的名称称“规定”、“办法”、“细则”的,一般用条文形式表述。


第二章 制定权限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就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制定规范性文件。


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就属于本行政区域内具体行政管理的事项,制定规范性文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可以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可以就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事项,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


属于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单独制定的无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十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事项:


(一)行政处罚;


(二)行政强制;


(三)行政许可;


(四)行政收费;


(五)限制或者处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益;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之外的义务。






第三章 起草和审查






第十一条 政府规范性文件由政府组织起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确定规范性文件由其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部门规范性文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组织起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可以确定规范性文件由其一个或者几个内设机构、下属机构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书面建议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收到书面建议后,应当研究决定是否立项起草,并给予答复。


第十三条 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内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对本地区、本行业建设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个人和专家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在起草和审查阶段进行,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


第十四条 举行听证会按照下列程序组织:


(一)举行听证会的7日前,应当在新闻媒体或者专门发布的公告上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具体事项和要求;


(二)听证会由政府法制机构或者部门法制机构主持,起草单位就规范性文件草案作说明;


(三)参加听证会的有关机关、组织和个人有权提问和发表意见;


(四)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如实记录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五)起草单位或者审查机构应当认真研究听证会反映的各种意见,在报送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时,应当说明对听证会意见的处理情况及理由。


第十五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起草单位应当与有关部门协商一致;经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起草单位应当在上报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第十六条 起草单位应当将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及其说明、对送审稿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材料报送制定机关。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由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起草单位共同起草的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由该几个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规定的主要措施、有关方面的意见等内容。有关材料可以包括汇总的意见、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发布规范性文件之前,应当经其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不得发布施行。


第十八条 法制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二)是否必要、适当、可行;


(三)是否与有关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四)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原则、权限和程序;


(五)是否正确处理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规范性文件内容主要问题的意见;


(六)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


法制机构在审查中需要有关单位说明、提交依据、协助审查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并在限期内回复。


第十九条 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按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未按公文处理程序报送的,退回起草部门按程序报送;


(二)未附送起草说明和有关依据、参考资料的,通知起草部门补送;


(三)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及现行政策有抵触或其他需要增减、修改内容的,由法制机构直接修改或退回起草部门修改后再提交审查;


(四)在审查过程中需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由法制机构直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或者退回起草部门征求意见后再提交审查;


(五)对存在的分歧意见,法制机构应当召集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法制机构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建议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


第二十条 有关单位收到征求意见的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后,应认真组织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反馈意见并加盖部门印章。


非因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上位法修改、废止或其他情势变更,被征求意见部门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规范性文件时,发表与书面意见不一致的意见时要充分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法制机构在审查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起草单位协商后,对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进行修改,并由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二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涉及紧急、突发等特殊事项的,起草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送法制机构审查修改。






第四章 决定和公布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研究决定;一般事项的,由主要负责人或者经其授权的其他负责人决定。


乡镇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乡镇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部门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会议研究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时,由起草单位作说明,也可以由法制机构作说明。


第二十五条 法制机构应当根据会议研究意见对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进行修改后,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本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并予以公布。


政府或者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的日期为公布日期。


第二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应载明制定机关、文号、名称、通过日期、施行日期以及公布日期。


由几个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使用主办机关的文号。


规范性文件应在本地区公开发行的报纸、政府网站、法制网及其他媒体上公布。


规范性文件未向社会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涉及灾情、疫情等紧急事项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档案馆、电子政务服务机构和便民服务机构等单位应当向社会公众提供规范性文件公开查阅服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刊登之日起7日内,送前款规定的单位。






第五章 解释、备案监督和清理






第二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制定机关解释:


(一)规范性文件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依据的。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由制定机关负责,具体工作由其法制机构承办,并参照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通过后予以公布。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备案的,按要求备案。


第三十一条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应提交文件正式文本3份、备案报告1份,径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备电子备案条件的,要实行电子报备。


对不报送备案或者不按时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责令制定机关限期报送;仍不报送的,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中“规范性文件情况”一项不得分。


第三十二条 对报送备案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审查完毕。特殊原因在30日内不能审查完毕的,经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经审查认定合法、适当的规范性文件或者自行纠正后合法、适当的规范性文件,负责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按季度公布目录;对不合法、不适当的,不予公布。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工作,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制定权限;


(二)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三)是否与有关规范性文件相协调;


(四)内容是否适当;


(五)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程序。


经审查,对超越职权、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建议或责成制定机关自行纠正。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审查时,认为需要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意见的,有关机关应当在限期内回复;认为需要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说明情况的,有关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


第三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经其授权的法制机构予以撤销或者向社会公告,宣布该规范性文件无效: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越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拒不纠正内容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的。


规范性文件内容违法,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监察机关应当视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公民认为规范性文件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规定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有权以书面或者其他形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由法制机构按照本办法予以审查处理,并予回复。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由法制机构负责,每2年组织一次清理。


经清理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作出如下处理:


(一)与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规范性文件所代替的,明令废止;


(二)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事项已不存在的,宣布失效;


(三)个别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一致或者不适当的,及时修改,重新公布;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规定或者适当的,继续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监督检查等文书的统一格式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制定。


第三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实行有效期制度。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最长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不超过5年;标有“暂行”、“试行”字样的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不得超过2年;临时性或阶段性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自文件中规定的期限结束或目标任务完成后失效。


制定机关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后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对文件实施情况组织评估。经评估,规范性文件内容无需修改的,制定机关应当发布继续实施该文件的决定;文件内容需要修改的,根据评估情况修订。


第四十条 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其他重大事项的规范性文件施行2年后,制定机关应当组织评估;评估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修订、完善。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22日起施行。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濮政办〔2010〕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濮阳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是经濮阳市委、市政府批准,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电子视频监控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该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投诉处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实现对全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检查和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的全程监督,促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预防腐败行为。

第三条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在互联网上运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查询审批项目和公共服务的有关信息,提交申请,查询申请项目的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评价和效能投诉。审批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向申请人反馈办理意见和办理结果。

(一)市编办、市法制办负责网上审批项目及办理流程的核定工作;

(二)市监察局负责对网上审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调查处理网上审批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定期对有关部门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条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由“濮阳市网上审批系统”、“濮阳市电子监察系统”和“濮阳市电子视频监控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濮阳市网上审批系统”是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开展网上审批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技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可以通过定制的审批流程进行网上审批,提供公共服务。

“濮阳市电子监察系统”是对全市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进行网上行政监察的技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市监察局可以在网上对全市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开展网上审批、办事效率、提供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行政监察,受理公众对有关部门或单位的效能投诉,对有关部门或单位开展行政审批、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濮阳市电子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电子视频系统,对全市政府部门和办事窗口实施实时视频监督的技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市监察局对全市政府部门及单位办事窗口工作状态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第五条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受理、办理的网上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是指由市编办、法制办核定并公开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行政确认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

第六条定有密级的审批项目不得在本系统上审批。


第二章网上受理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交审批的项目分为单体审批项目和并联审批项目。

单体审批项目由单个审批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负责办理。承办部门通过“濮阳市网上审批系统”受理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事项,也可以受理申请人直接到办事窗口提交的申请事项。

并联审批项目由多个关联的审批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共同负责审批。并联审批项目的申请材料原则上由牵头部门负责统一受理,然后分发给各承办部门。

第八条承办部门或牵头部门受理申请人申请事项时,应根据申请材料目录初步审核申请材料是否齐全。

申请材料齐全,除即办件外,单体审批项目由网上或窗口受理后,系统自动生成《受理承诺单》,告知申请人办理时限;并联审批项目由牵头单位受理后,系统自动生成《并联审批收件单》,告知相关部门办理时限。

申请材料不齐全,受理工作人员应在系统上为申请人开具《缺件告知单》,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申请材料。单体审批项目在申请人按《缺件告知单》要求补齐申请材料后,系统自动生成《受理承诺单》;并联审批项目在牵头部门统一收件时,发现后续承办部门办理审批所需的个别申请材料不齐的情况下,受理工作人员在签发《缺件告知单》时,同时告知申请人到相关承办部门补充材料,承办部门在收齐材料后签发《受理承诺单》。

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的审批申请,由窗口工作人员签发系统自动生成的《不予受理通知单》。

第九条申请人的业务咨询原则上都应安排在受理窗口进行。承办部门业务处室工作人员应在网上审批系统上收件后再与申请人沟通,不得与申请人事先私下反复沟通好后才在网上审批系统上收件。

第三章网上审批

第十条申请人向审批部门提交审批事项申请后,网上审批流程启动,系统开始计时。

第十一条承办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发现申请材料需要补齐补正的,应在系统上开具《补齐补正通知书》,详细说明需要补齐补正的事项;审批部门在现场踏勘时发现需申请人进行整改的,开具《整改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整改的所有事项。

第十二条申请人在整改和补齐补正申请材料期间,审批部门要申请暂停该项目的审批流程计时。申请人整改到位和补齐补正申请材料后,承办部门要立即恢复审批流程。

第十三条申请人超过两个月未整改到位和补齐或补正申请材料的,或申请人主动要求撤回申请的,承办部门可以作退件处理,并在办理意见中注明退件原因,退件程序须走完整个审批流程,不能中途办结。在每个办结环节中,区分出准予许可(准予办理)、不予许可(不予办理)、退件等三种类型。

第十四条单体审批项目由承办部门按照“濮阳市网上审批系统”设定的时限和流程,由各审批环节责任人在系统上完成受理、审核、批准等各环节的审批工作。

第十五条并联审批项目牵头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踏勘、联合会审,汇总相关部门的意见,形成联合踏勘报告或会议纪要。

并联审批相关部门要按照牵头部门的要求,按时派人参加联合踏勘、联合会审等工作,否则视为同意。

第十六条承办部门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应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加盖部门印章并明确注明不予许可依据及理由。

第十七条承办部门完成审批后,系统自动通过短信或网络通知申请人领取批件。涉及并联审批的项目,承办部门应立即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将审批意见汇总到牵头部门,并及时通知申请人到本部门领取批件。由部门转报到上级部门的事项应按规定时限转报,并通过短信告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申请人领件时,承办部门要对申请人提供的纸质材料比对存档,开具《送达回执单》,并由申请人签收。送达申请人的纸质审批决定文件仍使用部门公章或审批专用章。

第十九条部门完成批件制作后,审批流程结束,系统终止计时。

第四章电子监察

第二十条电子监察内容主要包括:


1.监察职能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实施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检查、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及使用系统网上办理情况。


2.监察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行政审批环节运行情况。
3.监察网上公布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标准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的情况。
4.监察职能部门及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情况。
5.监察具有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委托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在行使权力时,是否按照预先设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罚,有无乱检查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
6.监察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和其它办事服务大厅工作人员8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情况。

第二十一条电子监察方式主要有:系统自动跟踪监督、视频监控、网上督办、抽样调查、投诉调查、综合评价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电子监察系统从受理申请人审批事项时开始对承办部门或单位进行监督,从受理窗口开具《受理承诺单》时开始计时,直至整个审批流程结束。对审批流程中出现的超时审批、违规操作等问题发出警示信息,同时自动按照规定程序扣除有关部门的绩效考评。

第二十三条市监察局根据电子监察系统的警示信息、申请人的投诉、视频监控以及对申请人回访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网上审批工作实行AB岗制度,承办部门应按照时限完成审批或服务工作。因网络故障等客观原因造成网上审批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应立即报告市移动公司,尽快抢修,并报市监察局备案。

第五章管理和维护

第二十五条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的技术管理和维护工作主要由市、县(区)和部门确定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视频管理员、部门管理员分工负责。

(一)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具体职责包括系统用户、部门信息、基本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等工作。系统用户、部门信息、基本信息实行动态管理,需变更、修改的,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市监察局,经市监察局会同市编办、市法制办等部门审核确认后,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变更、修改。

(二)网络管理员负责系统网络和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具体职责包括网络安全监控、排除网络故障等工作。

(三)视频管理员负责视频监督设备和视频监督网络的管理、维护。

(四)部门管理员即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和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维护本部门与网上审批有关的设备和网络,为本部门领导、部门经办人员运行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负责向系统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员反映本部门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六条本系统各类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分别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监控,定期对系统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及时通报网络安全状况,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七条系统用户主要包括领导用户、部门用户。

(一)领导用户主要包括市领导及监督部门领导,可以随时查阅、监督全市各部门审批流程。

(二)部门用户分为三级。一级用户是部门领导和督办人员,其权限包括参与本部门审批业务,同时可以查阅、监督本部门审批流程;二级用户是部门内设处室负责人,其权限包括参与本处室审批业务,同时可以查阅、监督本处室审批流程;三级用户是一般工作人员,负责经办具体审批业务。

第二十八条用于“濮阳市网上审批系统”、“濮阳市电子监察系统”和“濮阳市电子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不得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规定的网络相联接,电脑也必须专机专用,严禁在其它网络上运行。

第二十九条本系统各参加部门不得擅自更改本单位通信端口、网络地址以及应用软件的配置。确需更改的,应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调整,并报市监察局备案。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中从事下列活动:

(一)拷贝、使用非工作用的游戏软件;

(二)制作、复制、传播非法信息;

(三)非法入侵网上审批系统,窃取信息资源;

(四)擅自对网上审批系统中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复制;

(五)未经授权查阅他人工作信息;
(六)冒用他人名义进行审批操作和发送消息;
(七)故意干扰网上审批系统畅通;
(八)从事其他危害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安全的活动。

第六章考核管理及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电子监察系统按照《濮阳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对职能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进行预警纠错和绩效考评。

第三十二条监察机关在监督、检查或调查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违纪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尚未构成违法违纪的,根据《河南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等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依托濮阳市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进行网上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县(区)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